加入我的最愛  |   設定為首頁  |   圖片上載  論壇音樂模式    非音樂模式   
 
I-See 論壇

I-See 論壇 註冊 登錄 會員 勳章中心 MSN宣傳系統 虛擬形象 音樂盒中心 隨機圖片中心 Flash 遊戲 會員相冊 新手手冊 娛樂設施 幫助 簡體中文 界面風格




 發新回覆
發新主題 發新投票
標題: [科幻][阿波羅18號][BD-R/750M]
載入中 ...
slowcaob
高級會員
Rank: 2



會員編號 489298
精華 0
積分 1374
帖子 687
威望 0 點
I-See幣 7070 錢
GAME幣 100 個
MSN宣傳 0 次
性別  男
配偶 未婚
閱讀權限 60
註冊 2012-1-19
註冊天數 4769
狀態 離線
  只顯示 slowcaob 的帖子
發表於 2012-8-30 11:51 PM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[科幻][阿波羅18號][BD-R/750M]

[美國][科幻][阿波羅18號][BD-R/750M][中英雙字][1024分辨率]

遊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下載點,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。

◎譯  名 阿波羅18號/阿波羅18:不存在的任務(台)
◎片  名 Apollo 18
◎年  代 2011
◎國  家 美國/加拿大
◎類  別 恐怖/科幻/驚悚
◎語  言 英語
◎字  幕 中英雙字
◎IMDB評分 5.5/10 from 9,707 users
◎文件格式 BD-RMVB
◎視頻尺寸 1024 x 576
◎文件大小 1CD
◎片  長 1 hour 26 minutes
◎導  演 岡扎羅洛佩茲-加勒果 Gonzalo Lopez-Gallego
◎主  演 沃倫克裡斯蒂 Warren Christie  ....Benjamin Anderson (uncredited)
      Lloyd Owen  ....Nathan Walker (uncredited)
      瑞恩羅賓斯 Ryan Robbins  ....(uncredited)

◎簡  介 

  1969年7月20日,「阿波羅」登月艙降落到月面,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登月。隨後「阿波羅」飛船執行過多次登月任務,但到了70年代,當「阿波羅18號」按照既定計劃準備起飛前往月球時,卻意外的接到了尼克松總統的命令:取消登月,並且禁止隨後的一系列登月計劃。於是,「阿波羅18號」的登月計劃胎死腹中,人類也從此再未上過月球。

  數十年後,兩名NASA的宇航員意外的發現了幾十前的一卷錄像帶,在當中從未公佈的絕密視頻裡,兩人驚奇的發現了為何美國再未登月的真正原因。原來「阿波羅18號」其實曾按照既定計劃順利登陸月球,而當時的宇航員,在月球上發現了外星生命……

一句話評論

  在偽紀錄片的恐怖片種裡,《阿波羅18號》即便不是最好的那一部,也一定是讓觀眾感覺最為震驚的一部佳作。 --horror.com

  不僅本片的手法過時,其內容更加過時。 --《好萊塢報道》

  本片沒有驚悚、沒有恐怖、什麼都沒有,只有一些能將你石化的反派:因為他們太無聊了。 --《紐約每日新聞》

幕後製作

  塵封的登月秘聞

  1969年,阿波羅登月飛船成功登陸月球,開啟了人類探險外太空的第一步,接著多次登月之後,計劃卻在70年代戛然而止,至今都再未有人類涉足為月球。究竟為什麼一時熱門的登月計劃會突然悄無聲息?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種秘密?於是乎,以此為題材的各種揭露登月陰謀的小說和影視劇也就應運而生,乃至最新的科幻大片《變形金剛3》也拿登月計劃大做文章。在《阿波羅18號》這部偽紀錄片風格的恐怖片裡,更是直接講述人類最後一次登月所遭遇的事件,對於這部主打懸疑驚悚風格的科幻片,製片人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說道:「這個故事在我很多年前就已經想過,那時候腦海裡並沒有一個清楚的概念,我只是想到了整個故事的開場,是一艘飛船登月,然後在月球上他們遭遇到了外星生命……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念頭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很特別的年代,那時候蘇聯和美國的軍備競爭非常激烈,他們都在開發各種武器,連太空也不放過。所以從小我就接觸到了很多這方面的新聞和資料,讓我在那個年代就對太空充滿了好奇,有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概念。後來在我拍攝俄羅斯空間站紀錄片的時候,我又一次的想到了小時候對登月的好奇,這是人類第一次離開自己的故鄉去另一個星球,會不會發生生命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?於是,《阿波羅18號》的故事就這樣成形了。」

  在俄羅斯前往好萊塢發展的電影導演裡,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可說是非常幸運、也具有相當實力的一位導演,《守日人》《守夜人》口碑載譽,執導的好萊塢動作大片《通緝令》也獲得了不錯的票房與口碑,這次為《阿波羅18號》擔任製片人,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談及製作電影的過程,他說道:「這是一部風格很特別的電影,它採用了近年來開始逐漸流行的偽紀錄片風格,故事的鏡頭是主觀視角,以宇航員的攝影機作為電影的視角,它會帶著觀眾前往月球,看到一些令大家震驚的東西。這個拍攝遊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下載點,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。風格並不是一開始就定下的,之前我的概念還是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一部傳統型的科幻電影,那時候偽紀錄片還不算流行,但幾年過去了,現在這種拍攝模式已經獲得了大家的認可,而且我對《柯洛弗檔案》這樣的拍攝方式非常喜愛,所以有一天我突然想到,如果《阿波羅18號》拍成電影,它是否也可以用這樣的拍攝方式呢?所以我和製作組在經過了仔細的斟酌之後,我們最後決定以主觀視角來進行拍攝。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,觀眾可以非常直觀的看見月球上所發生的一切,臨場感很強;當然同時也給我們的拍攝帶來了難度,我們需要考量每一個鏡頭,晃動的幅度,畢竟我們不是真的用DV在拍攝電影,我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和調度裡,讓觀眾明白月球上都發生了些什麼。」

  執導《阿波羅18號》的導演岡扎羅洛佩茲-加勒果曾經於2007年導演了《山丘之王》,作為四年後的新作,本片的風格來了一次大轉型,而談及到電影本身,岡扎羅洛佩茲-加勒說道:「這個故事讓我感到有一些好奇,我和提莫貝克曼貝托夫曾經就遊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下載點,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。《阿波羅18號》本身的故事探討過很長的時間,那時候我們對故事本身有許多修改意見,想法很多,但當我們確定用偽紀錄片的方式去拍攝之後,一切都開始明瞭了。這是一種在技術上比較容易操作的拍攝模式,也符合我心目裡對這部電影的定位。對於很多人而言,登月是一件讓人很自豪的事情,而這幾十年裡人類都沒有再登月,《阿波羅18號》採取了當年登月計劃裡神秘的一刻,試圖用另一種方式來為大家展示當年的登月計劃。在當中我們著重刻畫了整個月球的神秘環境,以及宇航員所遭遇的種種困境,在內容上其實有一些我喜歡的恐怖片的手法,這次把它們融入到了《阿波羅18號》裡。」

  來者不善的外星生物

  在《阿波羅18號》裡,宇航員搭乘這艘登月飛船前往月球並遭遇了外星生物,談及如何鋪排這個看上去並不算出奇的故事劇情時,編劇科瑞古德曼說道:「我在寫這個劇本的時候,腦海裡的想其實非常簡單:我們冒著許多危險,耗費大量的資金,來到另一個星球,在上面我們的宇航員是孤獨無助的,這裡空無一人,沒有地球上常見的生命,他們會感到恐懼,感到孤獨,而這時候,在黑暗裡還隱藏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外星生命,這本身就已經構成了足夠的恐怖意味。從這一點出發,《阿波羅18號》的故事依此展開,這部電影對白並不多,情節也談不上多麼的跌宕起伏,但我相信如果是喜歡這種陰謀論調調的恐怖片觀眾,會對這部電影有著自己的想法。」

  對於本片裡外星生物的設定以及電影的整體氛圍,導演岡扎羅洛佩茲-加勒說道:「也許對於大部分的觀眾而言,看這部電影之前,心裡已經有了足夠的定位,我想在電影裡看到什麼?我得到了什麼樣的恐懼?月球上的外星怪物會是什麼樣子?我從觀眾的角度出發,也與許多人聊過這個問題,並得到了一些反饋,我覺得這些反饋對我來說是很有用的,因為這樣的電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幻電影,它本身的影像風格決定了它的受眾不會有多廣,所以在《阿波羅18號》裡,我們對外星生物的設定算是在常理之中,不過他們出現的方式則是相當的非常規,在月球表面,其實可以讓怪物們藏身的地方不少……至於整部電影的氛圍,我希望能讓觀眾覺得始終在繃緊神經,跟隨我們的宇航員一起,在探險月球,發掘那些隱藏在黑暗深處的未知恐懼。」

花絮

本片由《通緝令》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製片,故事靈感正源自他拍攝俄羅斯空間站紀錄片的經歷。

本片的製作成本為500萬美元。

本片的絕大部分拍攝都在攝影棚裡完成。

影片從十年前就開始籌備,但直到2009年才開始啟動。

遊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下載點,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。
遊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下載點,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down link:
遊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下載點,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。

I-See Forum @ All rights reserved.
頂部
載入中 ...
 發新回覆
發新主題 發新投票


載入中 ...


當前時區 GMT+8, 現在時間是 2025-2-9 02:05 AM

  Powered by Discuz!  © Comsenz Inc.
Processed in 0.073342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enabled
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I-See 論壇 - Archiver - W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