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-See 論壇 » 電影討論區 » [10最新郝蕾金馬獎劇情力作][第四張畫][DVD-RMVB]

2012-5-23 09:01 PM kulawinsis
[10最新郝蕾金馬獎劇情力作][第四張畫][DVD-RMVB]

[size=3]電影海報:[/size][/b]

[size=3]影片簡介:[/size][/b]
★2010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片、最佳男主角/2010瑞士盧卡諾影展競賽片
★《停車》導演鐘孟宏 繼《醫生》後 最撼動人心、關懷社會的年度力作
★五大巨星聯手捧出台灣電影史上最年輕最佳男主角
★結合爆笑喜劇、溫情感人、驚悚懸疑等各類型電影
★全台走透透 以高超攝影美學呈現出台灣令人驚艷之美
  每一張畫的背後,都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…
  十歲的小翔獨自一人面對父親的死去,三餐無以為繼的他,遇見了一位面惡心善的老校工,帶著他四處撿舊貨。就在小翔以為找到新的歸宿時,陌生的母親出現了,把他帶到新的家庭和性格陰沈的繼父同住,但小時候跟著母親離開的親哥哥卻不知去向…。孤獨的小翔在校外遇見一位滿口天馬行空的胖哥哥,用獨特的方式教他認識世界。這些陸續出現的朋友們建構出小翔生命的輪廓,在他的畫筆下成為一張張肖像。第四張畫,小翔是否能畫出自己的模樣?
  本片入圍2010金馬七項大獎,最後抱回最佳導演、最佳女配角郝蕾和年度台灣傑出電影、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四項大獎。《停車》導演鐘孟宏關懷社會議題力作。
[size=3]幕後制作:[/size][/b]
影片的源起
  導演鐘孟宏表示,在拍紀錄片《醫生》的時候,他看到片中主角男孩Felix畫的畫,就覺得小孩子的腦袋像個宇宙,好像無窮無盡的。於是就一直想要拍一個以小孩子為主角,圍繞他幾個月之內生活的故事。後來鐘孟宏在台灣報紙和電視上看到很多家庭暴力的新聞,但台灣媒體呈現的方式常常是過度渲染,然後大家就像在看熱鬧一樣,這種情況讓鐘孟宏覺得很不應該,始終要要有人正視這個議題的,於是乎後來就慢慢發展出這個劇本。
“廢墟美學”風格
  電影上映後,一些影評人稱片子裡有種非常深刻的味道,接近一種‘廢墟美學’。片中安排了老校工金士傑帶小翔到破舊的屋舍拾荒,住的房舍其實也是非常破落的房舍。導演鐘孟宏笑稱,形容為廢墟可能太過度,因為如果現在真的到農村走一圈的話,就會發現農村真的很多都長這個樣子。人搬走了,房舍空無一人,磚瓦頹圮的樣子。拾荒的場景滿特別的,是不小心找到,因為這種場景不是這麼容易找到,但找到後,鐘孟宏就著手把納豆身世那條線的故事再重寫。其目的就想表達現在台灣農村真實的面貌。
  另外,鐘孟宏表示,影片在色彩、反差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,這些都是在影像上表達像征的重要關鍵。像黃色代表溫暖,而藍色則是代表寒冷,這些無法直接被看到的感覺,比較深層的人性部分,在片中都可以是用顏色來像征的。像繼父家中主要的光線來自魚缸,在那主要光源的藍色大燈之下,卻養著一群充滿生命力的小魚;不過整個家的氣氛是比較冷酷的,但在餐桌那裡則使用一盞黃色的燈,來展現家的溫暖。
創作手法:看不見的盲點
  這部電影用了腋很多層次去呈現看見跟看不見的盲點,譬如影片提供看見鄉村,但那是平日人們很少看見的台灣;片中出現了一些鬼魅性的禁忌,是平日人們拒絕正面碰觸的話題;或者,延續社會關懷的話題,影片中觀眾看到社福機制的運作,但看不見社工的介入出現。
  對這種手法的一種可以的運用,是因為導演覺得做電影就是一個research(研究)的過程,拍電影中的這種家庭,一定要了解這種家庭的運作,然後社工是怎麼運作進來的。本來鐘孟宏設計有五場社工相關的戲,但社工要進入家庭一定要有說服性,
請切換完整版來瀏覽圖片和連結
請切換完整版來瀏覽圖片和連結
請切換完整版來瀏覽圖片和連結
請切換完整版來瀏覽圖片和連結
請切換完整版來瀏覽圖片和連結
download link
請切換完整版來瀏覽圖片和連結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